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自然也是想聊很久,但是去年真的拖更到不行,所以今年趁我愧疚感还在想多更几期,就写起来。其次是寻找好吃的也是我平日里一直在做的事情,所以也就有了之前周日更新的觅食系列推送。
1️⃣ 如何看待现在盛行的探店
在讲我想讲的内容前我也说一下所谓的探店博主吧。首先这里分为几个层面,首先我们看到现在探店博主泛滥,渐渐的对很多博主产生反感的原因是什么。是他们探的馆子不好吃?还是你觉得人家收了商家钱而说了违心的话?其实我觉得要从这个事情的本质来看,为什么会有探店博主,起因应该是早前有一部分人应该确实是希望在城市中寻觅一些好味道,然而这个事情渐渐被大家发现后,现在探店博主这个 title 渐渐变成了一个工作了),作为一个打工人,要流量要赚钱自然是首要目的,为了流量和金钱说一些漂亮话,你能说他们错了么?当然可以,只是说这个对错是相对的。
很多探店博主包括🐙、🐛之流的可能会不会做饭都两说,他们出了多汁、丝滑、量好大这些通用的词汇也说不出来个具体的一二三了,我基本上不看这类博主。之前有一阵子比较喜欢看高文麒,高老在探店的过程中能够对于很多细节说出很多讲究和典故,看他的视频能学到比较多的干货,我觉得这也是很重要的,但随着我刷视频的时间越来越少,现在也很少看他了。可以说任何一个探店博主我都不看了。
这里面介绍一个昨天群友推荐的微信小程序,名为「一顿」。开发搜罗了一众探店博主,将他们的视频作品通过 LBS 和时间线相结合的的展现形式,让你能够比较方便的看附近哪些店有哪些探店博主前往打卡过。
2️⃣ 我自己怎么找店
这里我只是说一下杭州吧,毕竟杭州也算是在美食领域很有争议的一个城市,这个逻辑我回到大山东就基本不好使了。
整体上大原则还是使用大众点评,主要就是根据商圈和附近查看商家列表。
第一层是看评分,我个人对于杭州商家而言比较推荐先看 3.7-4.2 分这个区间的,4.5 分以上基本上全是刷的(找服务刷或者店铺内有打卡收藏点评送产品的活动来刷)。这里还需要科普一下,3.5 分不算是低分,如果一个店铺的分数是 3.5 分,未必是不能去的。因为大众点评店铺开店的基准分是 3.5 分,一个用户在一个月内甚至是 365 天内进行的多次评价权重也是不作数的,所以一家门店的分数如果是 3.5 分,你需要再看他的评价条数,如果只有几条,那么大概率就是这家店的老板不重视大众点评这个渠道,你大可不必太在意这个分数。如果分数在 3.5 分以下,那么大概率就是口味、环境、服务这三点其中的一点大概率有问题。
第二层是看商家对于大众点评的运营重视程度,这里不是说重视这个渠道是好还是坏,只是一个维度。如果一个商家主页的主图特别精美、有商家号这都能说明商家很重视运营这个渠道,最起码是登录过商家后台认领店铺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装修的。再看这个店家是否支持点评买点、是否有配置套餐,如果有,说明老板交了点评/美团的年费,他们可以使用这个渠道和点评/美团的系统做一些深度的运营动作(报名商家活动、上套餐等等)。最后是如果你看到推荐的时间线的角标有「广告」这个标,就是商家主动参与了点评的投流活动。这些商家的主动行为是好是坏,大家自行斟酌。
第三层是看商家主页的推荐菜。推荐菜是有两种的,一种是商家登录后台自己整理的店家推荐菜,另外一种是用户在写点评时候提交的推荐菜,提交的人多了就会按照排序降序进行展示。如果你看到一个商家的推荐菜都是那种一棍子打死一船人都在做的菜,那大概率这家店也没啥必要去吃了。
第四层是侧面了解,如果一家店你之前压根没听说过,但是最近经常在时间线说到,你如果线下路过发现他经常排队。那这时候你要注意,这家店处于营销期,按照我个人的主观认知,我是不会去凑热闹的。如果几个月后你还想吃,而他恰好还健在,那我觉得可以试一试。如果他那时候已经关门了,你也完全不用伤心和遗憾,毕竟他应该不可能好吃。
第五层是一些我个人的有色眼镜。如果一家店主打杭城首家、开在湖滨/龙湖天街/城西银泰这些商圈(尤其是商场里面),基本上不用考虑。一来杭城首家这个噱头本来就很减分,二来如果开在商场内部大概率是预制菜或者电炉。如果一家店在几个月内你看到疯狂开店,说明他已经完成融资并制定完 SOP 开始铺店了,要吃就趁早,等到遍地都是肯定口味会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