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App

⌨️ 微信输入法跨生态半月使用小结

😈在半个月前开始使用微信输入法了。

💊 起因

说简单也很简单,因为半个月前我收了一台二手小米 Mix4,了解我的人可能知道,一旦一个大的因素被改变,我也回去试图改变这个因素之中的一切其他因子。之前我在主力设备(Mac+iPhone+iPad)上用得剪切板同步工具是「剪纸云」,听说微信输入法的体验尚可,并且跨设备同步剪切板的特性也有正面反馈,所以也想着是不是可以直接更换一下来提升一下整体的剪切板同步效果。

🧰 折腾

变更主力输入法一直是一个大工程,不是说这个折腾的成本有多高(又不是折腾 Rime),而是对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和体验认知有更多的入侵。单纯说折腾的话,对于我而言就是一下几步:

1. iOS 设备:App Store 搜索微信输入法并进行安装,安装后运行可以根据引导来打开和切换输入法,但是 iOS 设备大概率需要手动重启才能让其他 App 中获得使用微信输入法的机会;
2. Mac:微信输入法官网直接下载安装程序,完成安装后根据指引开启并切换使用即可,非常容易;
3. Android 设备:使用 Google Play 或者你认为可靠的软件商店搜索微信输入法并安装,根据指引设置即可使用。

♻️ 开启同步: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功能(应该说是我更换输入法的最主要理由才对),由于目前微信输入法使用的并不是关联账号登录的方式(这一点也是让我纳闷的,why not),所以如果你想要在不同设备之间同步剪切板内容,需要在开启这个功能的时候进行匹配。这个过程很像是联接一个新的蓝牙设备,需要输入一个数字配对码,这个码是有几分钟的有效期的(当然也很像面对面建群,但这个码是软件自动生成的,所以更像蓝牙的配对)。配对完成后就可以使用剪切板同步功能了,如果需要增加同步的设备,需要重复刚才配对的过程,新的设备一旦配对成功,就会加入这个同步群组,A 设备复制 B/C/D 设备都可以进行粘贴。

😆 实际使用体验

大概在五一之前的一个周完成了这些事情,之后就是日常的使用,下面我来说一下我个人的使用感知:

支持双拼多方案,双拼是我用了将近 20 年的输入法,所以支持双拼对于我而言是最重要的;
跨设备使用的体验基本一致,只不过 Mac 设备和系统输入法体验不一直的点是不能根据你系统设置的强调色来匹配候选条上的高亮色块;
移动设备上的表情联想功能很有用,可以直接在微信聊天的时候联想到你想要使用的一些表情,并且点击上屏的体验比较友好;
支持重写,可以使用这个功能对你自己把握不好的表达进行重写,虽然用到的次数比较少,但是关键时刻还是能给一些安全感的;
剪切板同步功能暂时稳定,感觉比 Apple 自家的稳定吧,但是这个事情也不敢多说,观察一段时间再看吧(当然这个功能也是很多人诟病这个输入法本身的原因,不过除了 Rime 之外的第三方输入法,能联网而且实现了这个功能的也大有人在)
不同系统的设备设置项目不统一,例如 Mac 设备上可以关闭符号自动补全,但是 iOS 设备上没有
初次设置同步剪切板略麻烦,因为使用的是时效性的配对码,且每多加一台设备就要单独配对,确实麻烦。

🔐 最后

最后说一下大家可能会在乎的安全和隐私的问题,这个事情怎么说呢,我觉得现在这个社会你要讲究绝对的安全隐私也不太可能,但是我理解大家想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保护自己的诉求。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微信输入法不直接使用账号进行关联登录从而同步账号体系下剪切板的关系吧,但有得也有失,真正敏感的内容可以使用第三方软件进行转译(例如全部转移为 emoji,然后发送,接收方再使用密钥解密),或者在发送敏感内容的时候使用系统的输入法之类的,日常不太敏感的输入我觉得使用这个可能问题不大(还是继续观察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