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里分享我日常的所见所思。 by @somkanel
📰 RSS 订阅: https://rss.fakeye.xyz
💻 镜像站: https://channel.fakeye.xyz
📖 博客(每日更新):https://blog.solazy.me
🎄 帮助频道助力: https://t.me/fakeye?boost
⚠️ 别在评论里发表低智/政治倾向/杠精言论,会被拉黑(关注关系是双向的)。
🚫 本频道不接广告,也没有任何返利行为。
📰 RSS 订阅: https://rss.fakeye.xyz
💻 镜像站: https://channel.fakeye.xyz
📖 博客(每日更新):https://blog.solazy.me
🎄 帮助频道助力: https://t.me/fakeye?boost
⚠️ 别在评论里发表低智/政治倾向/杠精言论,会被拉黑(关注关系是双向的)。
🚫 本频道不接广告,也没有任何返利行为。
前阵子我曾经写过一个系列的推送,来阐述 Setapp Family Plan 自行变更了订阅细则,将管理员两台 Mac 的使用权调整成了 Mac + iOS 各一台,对于拥有两台 Mac(但是不需要在 iOS 上使用)的我而言是毁灭性的,我萌生退订想法,并写了多篇我常用 App 的平替方案。
就在昨天,一位朋友向我分享了一封来自 Setapp 团队的邮件,邮件中表示收到反馈,会对 Setapp Family 的订阅细则进行调整,为了平息部分用户的不满,将目前每个成员一台 Mac + 一台 iOS 的使用额度,调整为成员可以自行选择是继续沿用还是调整为两台 Mac,价格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如果你像我一样,只想要在 Mac 上使用 Setapp Apps,你完全可以切换到新的双 Mac 的额度中。
我于昨晚发送了一封邮件向 Setapp 团队确认这一事项,得到了确认的答复。但是目前在 Setapp 后台,和相关的支持文档中,并没有提及这一变化。我个人猜测这是一个在未来才会推行的变化,或者 Setapp 会将它作为一个不那么明显的调整,不会大肆宣传(个人倾向于前者,毕竟只有广播了这个厉害,才会留住新老用户,带来收入的增长可能)
这个消息让我苦笑不得,如果我回归 Setapp,则说明我之前的平替寻找都是白费力。而如果我不回归 Setapp,那么诸如 Mosaic、Unclutter 等软件我也没有找到更优秀的接任者。
好在我的计划虽然取消了,但是仍然是 10 月中旬到期(但我其实已经在两台 Mac 上都卸载了 Setapp),我可以有一段时间来考量是否重新续订。庆幸的是,Setapp 团队似乎还是在乎用户反馈的,并且能针对这些反馈做出一些实质性的调整(当然,这可是切实影响到他们的收入)。
🕵️ 今天这条推送就当作一个延续的跟踪,由于上周恢复了更新,也做到了一周五更,所以简单回顾一下数据情况。
🥢 大壮小吃
杨家门菜市场门口的大壮小吃,主打烫面小笼。菜单写的很清楚,每个样式的价格和个数,就在前台点餐,点过之后付款落座。店内不大,也就是四五张桌子。
点了小笼和锅贴,居然是点完之后现场压面,当场包,瞬间好感拉满。就是等的有点久嗷,不过如果好吃的话也值(吃前想法),毕竟这可是现包现整得新鲜小笼。
🧑🍳 鲜肉小笼(¥ 12/8个)
事实证明等待是值得的,现压面现擀皮现包的小笼,皮薄汤多,趁热吃真的是爽。烫面能更非常有效的保留汤汁,肉馅是一个肉丸,配合了肉冻,让整个汤汁非常富盈,肉馅儿口儿淡,但是鲜美,整体趁热吃好极了。
🥟 鲜肉锅贴(¥ 30/20个)
也是现场制作,等的时间比小笼更久。不是瘦长型的北方锅贴,更像是干煎的胖饺子。虽然是煎得,但非常干爽,完全不油,一份量很大,吃的时候要小心,这个肉质也非常丰富(但没有小笼夸张),主要是肉馅儿本身的鲜汁,味道好。
💬 总结
我大概是上周日中午两点左右前往的,店里老板们在自己吃饭,人不多。整体就是现包、现蒸(煎)、现上。如果你是喜欢吃烫面(死面)薄皮的小笼,这家我还是很推荐的。相反如果你喜欢发面的大包子,我觉得这家的风格可能未必是你喜欢的。
🛎️ 你的贴身点单翻译 —— Kuli Kuli
🤳 Kuli Kuli 是一款界面简洁的菜单翻译软件,初次运行授权相机功能后,你可以使用 Kuli Kuli 拍下一张菜单的照片,并选择需要翻译的目标语言,进行菜单的翻译(基于 AI)。它具有以下特点:
🔹 界面简洁,初始界面仅为拍照或照片选择;
🔹 除相机和相册外,无其他系统授权,并在 App Store 的 App 隐私中标记为「未收集任何数据」;
🔹 提供原文和译文对照、纯原图、原图覆盖译文、纯译文文字,四种翻译结果展示的样式;
🔹 提供常见的食物百科;
🔹 支持多张菜单分页翻译和展示;
🔹 支持选中食物译文为「想点的餐」;
🔹 支持点击译文重点放大菜单局部;
🔹 支持包括简体中文、英文、日文、韩文、俄文在内的 23 种目标语言。
Emoji Kitchen
” 就可以直接使用网页版,生成结果还是比较有趣的和细致的,这个结果并不是生硬的进行拼凑,而是考虑到了很多场景(例如高楼大厦的黑夜+钻石,得到的是大厦中升起一颗钻石,而大厦的黑夜+蝎子,得到的就是一个哥斯拉级别的蝎子在拆楼,而不是楼中升起一只蝎子)📮 最近刚刚收到 Pixelmator Pro 更新至 3.4 版本的邮件,也让我意识到,这个在当初刚刚推出半价时候购入的 App 也不间断的更新了三年有余了。今天说说为什么觉得它超值吧。
首先我并不是一个图片或者图像工作者,也不算这里领域的创新从业者。但我又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有时候也要处理这样那样的图片工程。所以我对于这类工具的要求就是,体验需要好、轻型不累赘、macOS 主力平台,Pixelmator Pro 恰好完美的匹配这些需求,其实在三年前 Pixelmator Pro 推出之前,我也是一直在使用 Pixelmator 的,所以在 Pro 刚推出之际就毫不犹豫的购入了。
并且,它的使用体验也是优秀的,具有非常原生和轻巧的特性,对于 Apple 生态特性的支持也迭代及时和全面,作为图像处理软件功能本身也很强大。
🧩 多样化功能的支持
Pixelmator Pro 支持常见的 JPEG, TIFF, PNG, PSD, HEIF, SVG, PDF, GIF, BMP, TGA, WebP, JPEG-2000, AVIF, MP4, MOV 等媒体文件格式,这几乎意味着它对于图像(甚至是视频)的处理拥有无限可能性。
其次,Pixelmator Pro 引入了非常多机器学习驱动的编辑能力,例如我高频使用的自动增强图像(包括 ML 增强、匹配颜色、超分辨率、去噪、去带和裁剪),早在 OPENAI 引发的 AI 热潮前,这些功能就具备高可用性(我的意思是现在如果有此类需求,可能会有更多的解决方案)。
这可能也是我非常愿意支持他们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在近年来,很多诸如像 Ulysses、Notability、GoodNotes 的生产力工具,也已经从当初的买断制转成了订阅制,而 Pixelmator Pro 依然坚守在买断制阵营中,并保持着毫不松懈的迭代能力。列举几个他们的更新点吧:
🔹 在 2022 年 9 月 22 日推出 3.0 大版本,支持了超过 200 款的模板和设计模型,并通过智能替换、元素更换和配色方案等功能大大降低了模板和设计模型的自定义成本;
🔹 在 2022 年 11 月 2 日推出 3.1 版本,支持文件快捷预览,兼容了 AVIF 格式的图片文件;
🔹 在 2022 年 12 月 6 日推出 3.2 版本,增加了视频编辑功能,可以像编辑图像一样使用所有熟悉的图像编辑工具来添加和编辑视频图层;增加了新的视频控制功能,可以轻松控制视频的播放、时长、选择海报帧、静音或取消静音音频等;支持 MP4、QuickTime Movie 或其他流行的视频格式,并且可以编辑动画 GIF;增加了视频模板,可以快速将你的视频放置在电影封面和社交媒体帖子中;
🔹 在 2023 年 2 月 28 日推出 3.3 版本,新增了移除颜色调整,可以快速从图像和视频中移除任何颜色;新增了清晰度、选择性清晰度和纹理调整,可以智能地增强图像中的细节;新增了描边样式和更多自定义描边的选项;新增了侧边文件的保存方式,可以在保留所有非破坏性编辑和图层的同时,将图像保存回原始格式;
🔹 在 2023 年 9 月 11 日推出了 3.4 版本,新增了全新的 PDF 引擎,可以选择和打开多页 PDF 文档中的单独页面,支持矢量 PDF,编辑使用 Safari、Keynote 和其他 iWork 应用创建的 PDF。
❤️ 希望 Pixelmator 团队能够继续保持迭代速度,也盼望着有更多优秀的团队和类似良心的软件继续涌现。
🔋 BatteryBoi 是一个非常有趣小巧的 macOS 电量指示器,从它的名字和应用图标上就能完全 get 到它的作用。
特性:
🔹 流畅的动画,激活后可以有动画和音效反馈;
🔹 类似灵动岛的主界面;
🔹 可以常驻 Menu Bar,也可以设置多种样式(电量/充满时间/空/隐藏);
🔹 支持包括简体中文在内的多种语音;
🔹 完全免费。
☝️ 另外 BatteryBoi 的官网也做的很简洁,但是动画也相当流畅,项目目前也公开在 GitHub 上,你可以详细阅读 Readme 页面来了解包括 Roadmap 在内的更多项目细节。
🎋 希望京东、拼多多、抖音电商都抓紧引入一下吧。
✍️ 前段时间我发布了三篇关于寻找我常用的 Setapp 的推送(1/2/3),感觉这三篇应该算是我整体耗时最久的文章类推送了吧,因为这其中要通过一系列手段找到并使用,最后比较并得出是哪些 App 可以比较好的替换掉我之前经常使用的 App。今天就把这个过程中使用到的几个服务介绍给大家。
AlternativeTo 是我认为在这过程中帮助我最多的一个服务,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它可以帮你推介已经收录的 App 的替代品。
AlternativeTo 是一项免费服务,使用它很简单,你只需要在网站的搜索框中输入 App 的名字,如果网站收录了它,那么你可以看到这个 App 比较详细的介绍,并且可以选择查看它的替代品,这些替代品是通过 App 功能和特性的相似度进行筛选的。它们除了软件本身的功能特性外,还可以基于运行平台、收费与否等常用词条进行分类,方便你快速筛选。
比较贴心的是,AlternativeTo 会将一些 App 的现状直接显示在它的详情页面上,例如所属项目的 GitHub 仓库被归档、项目目前已经不维护了等等,你也可以查看其他网友为 App 提供的截图和评论,从而让你更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
截止到目前 AlternativeTo 已经收录了超过 10 万个 App,你可以免登录使用它,但注册并登录后可以标记你喜爱的 App 制作成合集,更加方便。
大名鼎鼎的 Product Hunt 应该无需多介绍了吧,这应该算是现在很多新锐产品上线宣发的必争之地了。但由于它的定位和 AlternativeTo 不同,我更倾向于你把它作为一个周期性的阅读服务使用,让你了解一下本日、本周都有哪些还不错的新产品上市了。
当然,Product Hunt 也提供了寻找替代品的功能,你只需要进入一个产品的详情页面,在整个页面的右下角,你就可以看到名为「ALTERNATIVE PRODUCTS」的竞品信息,通过这个方法,你也可以找到一些足以让你试上一阵子的同类平替们。
强大的 GitHub 得益于它的定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补充剂。你需要提炼一下你需要寻找的替代品的产品功能,这里可以先尝试一下英文,并尽可能简化成单词或者词组而不是句子。适当地增加一个系统名称的单词也是非常有用的。
当然,这里或许要打开思路,GitHub 既然是一个仓库集合,那么除了代码类项目外,也会有诸如像 Awesome Mac 这类的集合表单类项目,善用搜索词就能开启很多新奇的用法。